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走进东南亚 >> 人文艺术 >> 新加坡 >> 正文
  [组图]新移民创办华族戏曲博物馆 融合本地七大剧种发展史       ★★★ 【字体:
新移民创办华族戏曲博物馆 融合本地七大剧种发展史
作者: 李叶明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7    

(2009-11-16)

  报道/李叶明(特约)


  卞汇滨(45岁)和妻子黄平(44岁),1978年分别从大连和青岛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进入戏曲音乐系和戏曲表演系学习。毕业后,两人双双留校,进入戏曲学院实验剧团,参与演出的同时,也在戏曲学院任教。

  1990年,卞汇滨第一次来新,在虎豹别墅演出,对狮城留下美好的印象。两年后,夫妻俩又先后来狮城参与表演。黄平回忆说:“新加坡很干净、很漂亮。其实,他这个人特别怕热,”黄平指了指汇滨,“可是到这里来,觉得还行,好像没那么热,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总之,我俩感觉都特别好。”

  就这样,1995年,卞汇滨夫妇受“艺术之家”邀请来本地工作,转眼已过了15个春秋。目前,两人都是新加坡公民。

跨剧种教课 打破樊篱

  黄平是学表演的,也是教表演的。她还是一名专攻花旦和刀马旦的专业京剧演员。不过,本地的演出机会并不多,黄平来新后一直以教课为主。


卞汇滨和妻子黄平以每月近万元的租金,自费创办了本地首家华族戏曲博物馆,希望民间收藏者也能捐献与戏曲有关的史料及物品。(李叶明摄)


  她说:“新加坡学戏曲的大多是乐龄人士和学生。我教过的人当中,最大的76岁,最小的才4岁,这样的年龄跨度,恐怕只有在新加坡才能碰到。”

  除了教启蒙班和普及班,黄平也受多个不同剧种的表演团体之邀,去各个剧社给他们的演员传授表演技艺,从广东戏、黄梅戏,到芗剧、潮剧、越剧等等,她几乎都教过了。

  黄平说:“主要是教身段和基本功。京剧和地方戏是相通的,在戏曲学院,不管学哪一种戏,都一定会学昆剧,我们学京剧的也一样,昆剧是基础。虽然各个剧种的唱腔和剧目各不相同,但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来看,基本功是一样的,艺术的标准是一致的。”

  汇滨补充说:“正是由于经常跨剧种教学,她无形中打破了本地习以为常的,各剧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樊篱。”他们跟不同剧种的多家剧社建立了良好关系,黄平甚至还受邀客串过其他地方戏的演出。

创办影视公司 制作地道戏曲卡拉OK

  1997年,来新加坡两年后,卞汇滨转行,加入本地嘉华影视公司,参与拍摄和制作了大量卡拉OK碟片。

  毕业自戏曲音乐系、担任专业演出伴奏的汇滨,其实早在1990年就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毕业后在北京还拍过三年电影,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是个横跨戏曲和摄影的复合型人才。

  在对本地的市场和运作模式有了一定了解后,汇滨创办了“合田影视制作”,其间利用自己在戏曲方面的专长,先后拍摄了三集华族戏曲卡拉OK。“那是首个完全由本地剧团自演自唱的戏曲卡拉OK系列,地地道道的本土作品。”

  此外,汇滨还有一个得意之作,就是他拍摄、反映本地华族戏曲现状的纪录片《开锣》。2002年9月,《开锣》的发布会被列为第九届华族文化节的活动之一,在南洋艺术学院举行。


 
取名“文化绿周”的文化活动,要打造成一个富有本地特色的“戏曲茶座”。(卞汇滨提供)


  谈到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汇滨说:“因为长期置身其中,我更能体会本地戏曲人对于华族戏曲的那份执著和追求。”

  他说:“这里的表演者大多是业余的,往往要下更大的功夫,还要兼顾筹款、票务等许多工作。他们完全靠自己,靠民间的力量,把华族戏曲从街边戏、搭棚演出,一步一步带进了艺术的殿堂。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用镜头为新加坡留下这些感人的故事。”

《开锣》激发创办博物馆的念头

  发布会当天,200多名来自不同剧种的本地戏曲人齐聚一堂。汇滨回忆道:“这样的场面在新加坡难得一见。一位戏曲界前辈甚至开玩笑说,也只有你们新移民可以做到这样。”

  《开锣》一片不仅反映了戏曲艺术在新加坡的现状,也探讨了戏曲艺术的未来:有人认为华族戏曲大有希望,也有人表示不乐观,认为它正走向没落。而这一争论激发了汇滨的思考:“探讨未来,怎么可以不去研究它的历史呢?”而本地缺少的,不恰恰是一个能综合反映华族戏曲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吗?

  从那之后,汇滨心里就装了这样一个念头。

  他的想法得到本地多家剧社的支持,纷纷捐出各自珍藏的、具有纪念价值的照片、文献和实物等。去年11月,“新加坡华族戏曲博物馆”正式注册成立。之后,汇滨用了近一年时间寻找合适的地点,最后,他选择了坎大哈街(Kandahar Street)靠近苏丹王宫(现为马来传统文化馆)的一间三层楼店屋。

  汇滨说:“我的概念是把它做成一个旅游景点,让游客从中了解本地华族戏曲的发展史,认识本地的戏曲团体、戏曲文化,进而深入了解新加坡。”这也是他把博物馆设在旅游区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们也希望这里成为在校中小学生的必到之地,让后代知道前辈艺术追求者是面对怎样的艰辛,将华族戏曲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希望这里成为本地戏曲人相互交流、切磋的一个平台。”

  华族戏曲在本地已有百年历史。为综合反映戏曲艺术的这段发展史,全面展示本地七大剧种、20多家剧社的过去和现状,一对新移民艺术家以每月近万元的租金,自费创办了本地首家华族戏曲博物馆,并希望民间收藏者把与戏曲有关的史料及物品捐献给戏曲博物馆。

最重要的是如何生存

  目前,二楼的博物馆还在装修中,一楼的茶座已先行开张了。汇滨坦白地说:“压力很大!单租金和水电杂费,每月将近1万元。我们必须想尽办法扩大收入,维持收支平衡。除了博物馆开幕后的门票收入外,我希望楼下的茶座也能带来一些稳定收入。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生存下去。”

打造富本地特色的“戏曲茶座”

  茶座上个月开张后,配合戏曲博物馆的定位,汇滨联络了戏曲界、文化界的朋友,推出一系列讲座和戏剧分享会等,他的目标是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富有本地特色的“戏曲茶座”。在朋友们的支持下,取名“文化绿周”、每周至少一次的文化活动,目前已经排到了明年1月。

  他说:“这个茶座还可以扮演更多角色。我们会为各个剧社代售演出门票,可以借给剧社或主办单位举行发布会,这里也是戏曲人和戏曲爱好者谈戏、说戏、唱戏的好地方。”

  博物馆开幕后,汇滨打算推出“天天免费”的参观活动,把每天傍晚6至7点固定为免费时段,希望吸引本地人,尤其是年轻的上班族,来戏曲博物馆参观。他说:“我认为这是博物馆应该担负的教育责任。”

  目前,博物馆得到本地剧社的大力支持,收藏了很多由他们提供的珍贵展品。汇滨也呼吁,希望民间收藏者也能把与戏曲有关的史料及物品,捐献给戏曲博物馆,馆方将颁发感谢状予以表彰。



《联合早报》
(编辑:杨丽娟)

 

 


文章录入:egret    责任编辑:egret 


  • 上一条: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林义顺《星洲同盟会录》发现记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