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中心图书馆 >> 新书推荐 >> 出版著作 >> 正文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述评       ★★★ 【字体: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述评
作者: 许红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7-09    

2004年第1                                                   No.1  2004  

(总第117期)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General  No.117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述评

 

许红兵  

 

在世纪之交,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面向新世纪的绚丽图景: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最高领导人首次会晤,确立了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从1999年2月到2000年12月不到2年的时间里,中国与东盟所有的10个成员国均签署了面向新世纪双边合作的框架协议;2001年11月双方决定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10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了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是当代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新的重要里程碑。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使双边经济关系发展出现新的格局变化。

由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王勤教授等撰写、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当代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研究的一部力作。全书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中国入世的周边经济影响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为重点,探索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2章。第一章全书的导论介绍本书研究的时代背景和预期目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框架;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综合研究,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历史进程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合作机制,简论中国入世后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背景、框架内容、各方反应以及发展前景,分析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沿革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中国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进展以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章至第十二章,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国别剖析,分别论述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经济关系的历史演进、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该书借鉴和运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学原理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方法,探索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研究,是国际经济关系学中区域和国别领域的研究。所谓国际经济关系,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总和。二次大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得以不断扩展和深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提高。从一定意义上,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是国家,它体现了各国之间的国家利益关系。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中经济利益超过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同时,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政治关系存在相互影响和互为作用的密切关系。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会成为国际政治关系改善的先导或契机,国际政治关系的良好又往往会促进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研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无疑是一个核心课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自然也成为研究这一新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理论基础。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间经济合作的一种较高组织形式,它是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与之相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也是国际经济关系学的重要内容。伴随战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也得以较快发展。全书借鉴和吸收了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学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方法,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例如,运用历史的分析、国际的比较和政治与经济的研究方法,论述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各国之间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影响和互为作用的密切关系;运用区域一体化次优选择说,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前景;运用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论证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这一新型南南合作形式的特征;运用贸易比较优势指标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整体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实证分析等。  

其次,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合作机制。  

全书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述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历史进程追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史,中国与该地区经贸往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现代以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二次大战以后, 由于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和各国所处不同条件的制约,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战后至70年代中期,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历经曲折。70年代中期以后,双边经济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进入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双边政治关系友好,经济互补性较强,使之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合作卓有成效。进入90年代,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合作框架和机制逐步形成。从1991年起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外长会议,到90年代中中国与东盟建立高官政治磋商制度以及其他合作机构,到1997年开始的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合作框架和机制。  

第三,该书以中国入世的周边经济影响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为研究重点,分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新格局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进程中发生了两件重大事件,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从一定意义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结果,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的产物。这两个重大事件,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历史性和格局性的变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一个大国参与区域市场化的进程,它对整个区域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市场规模和结构将会带来重大的历史变迁;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标志着具有制度性安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出现,它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将会引起深刻的格局演变。  

中国入世前后人们关注中国入世对其国内经济是否产生冲击的时候,中国入世的周边影响开始显现。作为我国重要的周边地区,东盟担心中国入世后将对区域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一旦中国入世,中国商品将大量涌入东盟市场,在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加剧,外国在东盟的投资将大幅下降。更有甚者,他们借用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黑洞论”,将中国入世对周边国家的负面影响扩大化。该书分析了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产生的重要而深远影响,认为它对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中国入世后,随着各自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的演进,双边经济关系发展中的互补与竞争将出现一系列变化。中国入世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将极大推动双边贸易、相互投资以及其他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将得以发展和深化。由于中国和东盟的出口产品与市场相似,部分产品在对方国内市场和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将会趋于激烈。

如果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区域范围内市场化过程的加速,那么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则是区域的市场化向一体化的过渡。200011月,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伟构想。时隔一年后,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开始启动。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宏伟构想到框架协议,引起了国际组织、官方机构、学术界和舆论界的注目。在区域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和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条件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何以在短期内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何运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运作中,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美国的强力领导,欧盟有德法两国的有力推动,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导权归属于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如何,经济效应与政治意义,孰大孰小;在传统的南南合作型区域一体化形式收效不彰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整合效应和发展前景如何等等,作者对这些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分别论述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经济关系的历史演进、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  

作者认为,尽管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关系发展具有相同国际背景和基本特征,但由于具体国情不同而使双边经济关系发展呈现较大的差异,因而还必须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进行国别研究与比较。例如,战后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几经曲折,但各国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不尽相同。从发展历程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与新加坡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经济关系的发展等。从总体上,中国与东盟各国政治关系的正常化是制约双边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中国与新加坡在尚未建交的10多年时间双边经济关系仍得到较快发展;中国与东盟经济既有互补又有竞争,但因各自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的差异,决定了各国这种互补性和竞争性程度的不同;中国入世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总体是利大于弊,但各国的情形有所不同。中国降低关税税率,对于印尼对华出口影响不大,对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有利有弊,新加坡则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受到各成员国的普遍欢迎,但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的经济效应不一,各国对此态度和措施也有所不同。       

 

[责任编辑:金  岩]  


 

收稿日期20041

作者简介许红兵,女,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社编辑。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
王勤 等著,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社出版
     
2007-11-15 16:43:20  来源:


2007-11-15 16:43:20  来源:

 

       

 

在世纪之交,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面向新世纪的绚丽图景: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最高领导人首次会晤,确立了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从1999年2月到2000年12月不到2年的时间里,中国与东盟所有的10个成员国均签署了面向新世纪双边合作的框架协议;2001年11月双方决定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310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了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是当代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新的重要里程碑。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使双边经济关系发展出现新的格局变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东盟国家既是中国最重要的周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经贸伙伴。中国入世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将极大推动双边贸易、相互投资以及其他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但同时双方在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催生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国际进程中各国的必然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性安排,将全面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将为双方的经济发展创造互惠双赢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成为本书研究的主题。本书借鉴和运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学原理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方法,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进行历史考察和综合研究。全书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中国入世的周边经济影响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为重点,探索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2章。

第一章,全书的导论介绍本书研究的时代背景和预期目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框架      

第二章,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历史进程追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史,中国与该地区经贸往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现代以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二次大战以后, 由于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和各国所处不同条件的制约,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战后至70年代中期,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历经曲折。70年代中期以后,双边经济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进入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章,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现状合作机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双边政治关系友好,经济互补性较强,使之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合作卓有成效。进入90年代,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合作框架和机制逐步形成。从1991年起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外长会议,到90年代中中国与东盟建立高官政治磋商制度以及其他合作机构,到1997年开始的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与东盟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合作框架和机制。      

第四章,简论中国入世后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对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中国入世后,随着各自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的演进,双边经济关系发展中的互补与竞争将出现一系列变化。中国入世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将极大推动双边贸易、相互投资以及其他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将得以发展和深化。由于中国和东盟的出口产品与市场相似,部分产品在对方国内市场和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将会趋于激烈。

第五章,阐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背景、框架内容、各方反应以及发展前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区内各成员来说,它既充满了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也将面临来自区域内外的一系列挑战。      

第六章,分析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沿革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中国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进展以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景。10多年来,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较快进展。与其他区域合作的形式相比,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独具特色。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次区域经济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具备10多年的合作基础,它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验区。      

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论述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经济关系的历史演进、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      

参加本课题研究和撰写本书的有王勤、林梅、赵洪、沈红芳、皮军,由王勤负责本书的主题确定、框架设计和篇章安排,并负责统稿。全书的前言、第一章至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一章、附录由王勤撰写,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分别由林梅、赵洪、沈红芳、皮军撰写,南洋研究院廖大珂副教授为第一章第一节撰写提供了帮助,南洋研究院研究生赵铁山、黄亮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为第四、十一章撰写提供了帮助。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egret 
  • 上一条:《中越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 下一条:《当代东南亚政治研究指南》评介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