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学术空间 >> 学术会议 >> 学术研讨会 >> 正文
  论文摘要(2)       ★★★ 【字体:
论文摘要(2)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7-13    


Studies on New Measures and Effect of ASEAN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extile and Garment Sector in the Post Quotas Era

东盟国家拯救纺织服装业的新策略与成效分析

Wu Chongbo, Research Schoo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吴崇伯教授,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

 

内容提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相继发展纺织业,使东盟成为世界纺织服装重要生产出口基地。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东盟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新的策略,拯救国内纺织服装业,使各国纺织品贸易基本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顺利渡过无配额“元年”,并出现重新定位的趋势。

 

关键词:东盟国家 后配额时代 纺织服装业

 

 

Harmony Concept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Its Practice Mode: Experience of Malaysian Chinese Society

海外华人的和谐理念与实践方式——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发展经验

Wu Qianjin, Senior Researcher,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吴前进,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

 

【提要】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近现代以来,海外的中国移民历经了从华侨到华人再到华族的身份转换,这种政治认同的变更与文化身份的融会,既是世界历史和国际政治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华侨华人和华族不断以个人和群体的实践,表达其之于居住国政府和人民的良好愿望。换言之,作为儒家文明的核心价值和思想资源,“和谐”的理念与实践,已演化为海外华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自觉和共同意识。本文以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为例,说明适应、融入和发展,不仅是居住国民族国家建设的现实政治要求,更是马来西亚华人领袖和华人社会的民间自觉和共同行动。文章认为,正是这种自觉意识,才敦促二战后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不断克服彼此纷争与社会孤立,寻求与居住国主体民族以及华人族群内部的合作与沟通;也是这种自觉意识,才把冷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本土化的成果和努力转化为保持和推广族群文化的持续实践。正因此,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政治倾向、经济贡献、文化价值和社会关怀,体现了本土性与历史性的真谛:多元一体,和谐与共。

 

【主题词】马来西亚 华人社会 和谐理念 价值实践

 

 

The Development of Sino-Malaysi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the Role of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men

中马经贸关系发展与华商作用研究

Li Hongjie, Director,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李鸿阶,广东省社科院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教授

 

[内容简介]近年来,随着中马关系不断深化以及“10+1”效应的持续发挥,两国经贸关系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不容质疑的双赢目标。面对着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马来西亚华商应积极应对、顺势而为,继续发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先行者、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马经贸关系的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迅速发展的中马经济关系

二、马来西亚华商在中马经济关系中的角色与定位

三、促进中马经济关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Synergy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Culture

族群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Ong Swee Kok, Paratuan Alumi Univasiti Cina, Malaysia (Deputy President)

王瑞国,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署理会长,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博士生

 

  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饱受殖民地奴役之苦及日本残酷统治的东南亚各国,在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的时代大趋势、大背景之下,纷纷争取独立,东南亚历史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东南亚各国的独立,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在政治上、经济上面临与战前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

 

在政治上,东南亚国家的掌权者在东南亚的冷战形势下,都亲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边。他们担心华人不忠于居住国,而以“反共”为理由,限制和迫害华人。这些国家除了不再接受移民外,也阻碍华人与中国大陆的来往。在经济上,东南亚有关国家认为,华人控制了国内的经济,于是通过种种法令限制华人的经济活动。在政客的煽动下,甚至引发了“排华”和“反华”暴乱来摧毁华人的生命与财产。

 

 

 

Malaysian Cinese

马来西亚华人

Wu Zongyu,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吴宗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华人在东南亚各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但是,华人在马来西亚却是国内第二大民族,仅次于马来族。据2002年统计,马来西亚全国人口为2452.7万人,其中华人占全国总人口25.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网页)

华人在马来西亚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在政治、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马来西亚华人问题对研究马来西亚国情、制订我国对外政策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就马来西亚华人南迁的历史、马来西亚华人对建设马来西亚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华人的现状等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diffu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since 1840

近代以来华侨华人与中医药在新马的传播发展

Feng Lijun,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冯立军,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讲师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医师南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原因,论述了他们在新马的医药活动,并以此来说明他们在弘扬和发展中医药以及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方面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中医药

 

Abdullah Badawi and Malaysia’s New Looking-East Policy

巴达维与马来西亚新“东向政策”

Zhao Hong,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赵 洪,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向日本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东向政策”。近年来,随着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和马来西亚对外政策的调整,这种向日看的“东向政策”出现了新变化。但由于在生产技术、资金流入方面,马来西亚仍然严重依赖日本,加之受国内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巴达维领导的马来西亚政府还不会转而推行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向政策”。

 

One Party Autocracy and Malaysian Politics

“一党独大”与马来西亚政治

Li Yiping,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李一平,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教授

 

 

【内容提要】一党("巫统")独大下的多党联盟政治体制,在马来西亚国家政治发展中居领导地位。数十年的政治稳定,成为马来西亚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而谋求多元族群政治仍将是未来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可能趋势之一。

 

Negative Factors in Sino-Malaysian Relations

中马关系中的非益因素

Zhao Haili,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赵海立,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讲师

 

自197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中马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两国政治上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经济上互利互惠、合作发展,文化上频繁交流、相互尊重。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特别是在促进东亚事务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伴随着 2003 年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友好合作协定》的签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的发布,马来西亚与其它东盟国家一道开始同中国建立起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预见,这种友好的势头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发展,并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时达到新的水平。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双边关系发展过程中,就没有什么障碍或者说非益因素存在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发展中马关系的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但有些非益因素还存在或者将会滋生。对于这些非益因素,笔者认为应该未雨绸缪,尽早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思考,以防患于未然。本文的主旨就是探索在未来的中马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非益因素,求教于方家,引起关注。

 

 

Estimating the Amount of 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Its Social Influences

清代侨汇之数量估计及其社会影响

Wang Fubin,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王付兵,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讲师

 

内容提要:侨汇指华侨将其在海外经营生意及做工所得之钱款寄回或汇回给国内家庭成员与亲属的费用。清代侨汇产生,主要由华侨男女性别比例的悬殊和中国人孝和悌的传统观念所决定。本文以南洋地区和美国为例,较系统地估算了清代尤其晚清的侨汇数量。清代初期之侨汇年均估计约为6万多两银子;至鸦片战争前,侨汇年均估计约为225万多两银子。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侨汇年均估计不超过2000万两银子。19世纪80至90年代中期,侨汇年均估计2700多万至3000多万两银子,19世纪90年代末期至清灭亡,侨汇年均估计5000多万至7000多万两银子。侨汇对清代尤其晚清社会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它是华侨对晚清尤其闽粤侨乡在经济方面的最主要贡献。它是晚清时期华侨对中国经济的最主要贡献。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Early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n English (1786——1877)

早期马新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概况(1786-1877)

Liew Boon Hooi 廖文辉

 

 

英国在1786年占领槟榔屿开始,才正式在马来半岛取得一个立足点。并从19世纪开始,英国有关马来半岛的文字记载和研究方始逐渐涌现,蔚然成篇。在皇家亚洲学会海峡殖民分会成立之前,英人的关注焦点主要侧重在对马来半岛进行广角镜式的全盘和广泛的了解,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较少,也还不成气候。这时期的书写方式可以归纳整理成如下五种,即:报章杂志和期刊的出版、西人的游历文字、英殖民人员百科全书式的书写、英殖民政府的档案文件以及英国伦敦布道会的引刷出版事业。但是无可质疑的是,这时期的筚路蓝缕却未往后英文源流的东南亚研究或马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时期的研究模式和书写形式有者为后来者继承并发扬光大,并形成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的传统和资源。



  • 上一条:“东南亚华人资本在中国与东南亚的流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

  • 下一条:“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出席者名单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