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基地简报 >> 成果简报 >> 正文
  第十三期基地成果简报(2007年第1期)       ★★★ 【字体:
第十三期基地成果简报(2007年第1期)
作者: 洪小荣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7-05    


一、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摘要:

(一)《东南亚历史及其与中国关系》(2005~2008)进展情况之三(主持人:廖大珂)

1.《马六甲海峡与南海航道安全》,《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3期。

摘 要: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之一,其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海盗的袭击。在反海盗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海峡沿岸国家的主权问题成为确保马六甲海峡安全的关键。美、日、印度三国以反海盗袭击和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在南海海域加强军事合作,其真正目的据说是牵制中国,这无疑增加了南海航道的不安全因素。

2.《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祖籍记忆”初探》,《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3期。

摘 要:调查表明,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国民认同和族群认同均表现出相当的强度,我们倾向于把这种“双强”的特征看作是走向多元文化主义的马来西亚华裔集体自我意识的结构特征。而“祖籍记忆”正是华裔构建其族群认同的意识和文化基础。一方面,华裔可能通过和祖籍国建立更多的联系来维持和加强祖籍记忆,以达到强化族群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背景下,为立足当地生存和发展,将祖籍国“对象化”也成为其策略。

3.《20世纪初期爪哇排华运动探析》,《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3期。

摘 要:本文聚焦于20世纪初期的爪哇排华运动,考察了华人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印尼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这次排华骚乱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对华人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自发反应,近代爪哇华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华人商业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华人资本与印尼民族资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商业竞争是导致这次排华骚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谴责与抨击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针对华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野蛮排华暴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次排华骚乱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反省华人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的商业道德,并思考在多元社会里华人资本主义发展所依托的商业文化应如何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促进多元族群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法属印度支那税收体制特征剖析》,《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3期。

摘 要:税收是法国在印度支那推行的殖民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法国海军殖民地部的部分税务档案,认为法属印度支那的税收体制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税收名目多,税额重;在直接税征收上一直推行“集体纳税人”制和包税方式;在间接税征收上长期奉行以鸦片和盐酒专卖税为主的政策。这一具有浓厚殖民主义色彩的税收体制是法属印度支那畸形单一经济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5.《浅探近20年内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流动》,《“中国和平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研司,2006年7月。

摘 要:近20年来中国人向马来西亚的人口流动是中马关系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对其的研究具有促进中马经贸往来,加强两国友好关系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移民的类型团聚移民、留学、劳务输出及投资移民作一初步的探讨,指出中国移民在马来西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6.《东南亚族际关系中的华人族群:以菲律宾为例》,《“中国和平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研司,2006年7月。

摘 要:东南亚华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人与土著民族的关系,也取决于多元各族格局下的利益平衡。本文以菲律宾为例,将华人置于族际关系的格局中加以探讨,试图从“他族”的视角来观察,以此为切入点来探索华人外在评论的起因及变化之缘由,客观公正地解读华人的命运。

7.《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政治功能的扩展与面临之问题》,《“中国和平发展与海外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研司,2006年7月。

摘 要: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面临着其政治功能扩展但又得不到正视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关键原因是华人社会对政治的理解有偏差,历史的惨痛给华人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华基政党没有给华人社团以很好的帮助与指导,马来西亚政治的制度安排对非马来人不利以及华人社会不能紧密团结等。要走出这种困境,还需要华人加强团结,整合政党与社团,正确认识华人社团,特别是全国性社团的政治功能,采取适当的参与措施,使政治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8.《菲律宾修宪与反修宪运动探析》,《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本文介绍菲律宾1987年制定的现行宪法及其特点,比较菲律宾各届政府的“修宪”努力与修宪与反修宪阵营的对垒,研究菲律宾各届政府的“修宪”意图、“修宪”目标,并从菲律宾民主体制发展的特定历史背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视角剖析修宪与反修宪博弈的实质,探析修改宪法与政局动荡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纪之交菲美关系的变化对菲律宾修宪与反修宪运动的影响。

9.《南海争端与东南亚国家的扩军》,《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可能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倍受亚太各国关注。最近一些年来,有关南海诸岛及海域的争端不断,东南亚国家由此加紧了军备竞赛,明显扩军,联合军事演习不断,这进一步使南海局势复杂化,将对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密切关注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动向,加强我国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坚决捍卫我国在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10.《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文献及其研究现状》,《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吧城华人公馆档案是现存唯一最为完整地记载东南亚华人城社区历史的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在系统和全面论述吧城华人公馆历史沿革及其档案文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公馆档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的评述,旨在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公馆档案的文献史料价值以及其在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

11.《19世纪末爪哇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研究》,《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一度被认为是华侨剥削印尼人民的罪证,19世纪末爪哇社会出现反鸦片风潮,殖民政府借机以鸦片公营专卖局取代了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本文作者指出,以公营代替私营,殖民者的最终目的在于从华侨手中夺过经济大权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华侨始终不过是荷兰殖民统治的工具。

12.《中法会勘中越边界粤越段之浅析》,《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法会勘中越边界粤越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出中越边界粤越段由传统习惯边界向条约划定边界转变的具体过程,并且展示了此段边界首次全面勘定时的原貌。

13.《从〈三宝垄华人编年史〉看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传播》,《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摘 要:本文根据《三宝垄华人编年史》有关华人穆斯林活动的记载,并结合中外史籍的相关资料,对早期华人穆斯林在印尼伊斯兰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粗浅的探索,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印尼早期华侨华人的历史,论述华侨华人对印尼历史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14.《以港兴市――〈深圳市志〉有关海外交通历史的述评》,《深圳市志评论文集》,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

摘 要:深圳是中国与东南亚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很早与东南亚各国就有频繁的往来,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深圳市志》将海外贸易、海外移民,以及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了系统的阐述,但在这种交流对东南亚历史和双方关系发展方面论述仍较薄弱,有待于加强研究。

(二)《当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其与中国关系综合研究》(2005~2008)进展情况之三(主持人:吴崇伯)

1.《东盟国家应对纺织服装业“后配额时代”挑战的对策与成效分析》,《印尼焦点》(香港),2006年1期。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相继发展纺织业,印尼、泰国和越南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纺织业具有较好基础,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柬埔寨、老挝、文莱等则成为新兴成衣出口基地。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东盟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措施,重新塑造国内纺织服装业,使各国纺织品贸易基本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顺利度过无配额“元年”,并出现重新定位的趋势。

2.《在重重困难中缓慢复苏的印尼经济》,《汉声学术月刊》,2006年8期。

摘要: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印尼经济一直萎靡不振,失业率持续攀升,贫困率有增无减,外资逐渐减少,旅游收入锐减。如何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复苏印尼经济,使印尼国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这是印尼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问题。苏西诺新内阁执政两年来,政府从多个领域入手,谨慎推进改革,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取得不少成果,但仍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对印尼新政府执政以来的新经济政策、取得的进展以及主要问题与前景作些分析与探讨。

3. 《CEPA框架下广东与香港经贸合作机遇与对策研究》,《深圳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摘要:CEPA的签署与实施引起广东省的高度重视,广东省推出多方面的举措,掀起一波利用CEPA机遇,加强与香港经贸合作的浪潮。闽港有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目前互为对方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广东应借助这一有利时机,主动承接、吸纳香港现代服务业辐射转移,并寻找闽港制造业合作的新领域,加快广东制造业加工基地建设,实现闽港经贸合作“双赢”局面。

4. 《苏西诺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制约因素》,《当代亚太》2006年第12期。

摘要:苏西诺新内阁执政两年来,将发展经济作为施政的首要目标,继承梅加瓦蒂经济政策的可取之处,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并制订2005-2009中期发展计划,提出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新思路。苏西诺政府从多个领域入手,谨慎推进改革,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取得不少成果。印尼经济尽管仍面临巨大挑战,但已经渡过政治经济的最艰难时期。随着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印尼经济形势将会出现好转。

(三)《当代印度支那及其与中国关系综合研究》(2005~2008)进展情况之二(主持人:廖少廉)

1.近一段时期课题组主要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外收集有关老挝和柬埔寨的资料,目前处于资料收集与整理中,至今已经收集到如下资料:

Basic needs for resettled communities in the Lao PDR : resettlements and new villages characteristics in six provinces / [Yves Goudineau] ...[et al.]

Apprentice revolutionaries :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Laos, 1930-1985 / MacAlister Brown, Joseph J. Zasloff

Cambodia and Laos : selective literature bibliography / by Kathleen Bowling

Constitution of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Laos / Patit Paban Mishra

Contemporary Laos : studies in the politics and society of 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 edited by Martin Stuart-Fox

Country profile. Cambodia, Laos, Myanmar / EIU,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Country report / comp. by S. Western

In a little kingdom / Perry Stieglitz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report /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UNDP

Discover Laos : travel & business magazine

East Asian security : Cambodia, Laos / editor in chief, John P. Glennon ; editors, Edward C. Keefer, David W. Mabon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Cambodia, Laos / editor in chief, John P. Glennon ; editors, Edward C. Keefer, David W. Mabon

The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in Laos : from socialism to ASEAN integration / Yves Bourdet

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in Laos : some problems and policies / Azizur Rahman Khan, Eddy Lee

Essential Laos

Field, forest, and family : women's work and power in rural Laos / Carol J. Ireson

The Fourth Congress of the Lao People's Revolutionary Party :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 Vientiane, November 13-15, 1986

The households of Lao PDR : soci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 Lao Expenditure and Consumption Survey 1997/98 (LECS 2) / State Planning Committee, National Statistical Centre

Identification of problem areas based on yield trend analysis / by T. Yano

Lao agricultural census, 1998/99 : highlights

Lao PDR's development partners : profiles of cooperation programmes[Vientiane] : UNDP , 1998

Lao textiles and traditions / Mary F. Connors

Laos handbook / Joshua Eliot and Jane Bickersteth

National rur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1996 to 2000, Lao PDR / prepared by State Planning Committee and Leading Committee for Rural Development ; supported by UNDP Project Lao/95/004

Poverty in the Lao PDR : participatory poverty assessment (PPA

Revolution, reform and regionalism in Southeast Asia : Cambodia, Laos and Vietnam / Ronald Bruce St. John

The Rural development programme, 1998-2002 : the "focal site" strategy : outline of an approach : programme support and investment requirements / [prepared by the State Planning Committee]

Towar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ern Asia : papers from Indonesia, Laos, the Philippines, Thailand, Yunnan (China), and Vietnam : prepared at the SUAN-EAPI Workshop on Rural Systems Sustainability, January 10-April 6, 1990, Environment and Policy Institute, East-West Center, Honolulu, Hawaii, USA

Vietnam, Laos and Cambodia : the path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Vietnam, Laos and Cambodia in transition : re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2. 项目负责人廖少廉应邀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与东盟关系国际研讨会,有机会与东盟国家的各界人士,尤其是研究人员一起探讨有关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一系列问题。这种交流对于项目的进行非常有益。该项目的其他工作按计划进行,进展顺利。

(四)《东南亚与台湾经济、政治关系研究》(2005~2008)进展情况之二(主持人:庄国土)

1.阶段性成果:

(1)《东亚华商网络的发展趋势》,《当代亚太》,2006年1期。

摘要:华商之间的合作具有悠久的承传关系,以东南亚华人社区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为支柱的华商网络一直延续至今。从1970年代末海外华商网络重建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贸关系以来,海外华商网络恢复了其传统活动范围。在海外华商与台湾、大陆、香港日益加深的经济整合的同时,中国大陆在这个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也日趋明显,海外华商网络也日趋成为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亚华商网络。可以预言,在东亚日趋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以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华人为核心的东亚华商网络,有望在东亚经济体中居主导地位。

(2)Trends of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 Network in East Asia: As Mirrored from Overseas Chinese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 since 1978, Ritsumeik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 Vol.4 (2006).

2.获奖

庄国土《海峡两岸侨务关系比较研究》获得国务院侨办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该课题探讨海峡两岸侨务政策与效果,研究台海两岸对东南亚华人政策的变化以及如何进行与东南亚华人的经济合作。

摘要:该研究报告包括《1978年以来中国侨务政策》、《台湾侨务政策及其对华资利用》、《90年代以来台湾侨务政策变化》等7个子报告和附录《当前海外台胞分布及其科技、经济资源和组织》,共9万字。对50年来台湾的侨务政策宗旨、措施、施政特点等,作较系统的分析,从而解释台湾当局如何能在长达40多年时间,在海外华社、尤其是东南亚华侨社会保持巨大影响力的政策因素。该报告还就华教、引资、维系侨心等方面,比较两岸侨务政策的异同,并对台湾侨务、尤其是对东南亚的侨务走向作出预测。国务院侨办专家委员会评述该项完成于5年前的研究成果时指出,该成果预测准确,迄今仍有参考价值。

3. 项目负责人古鸿廷、庄国土教授2006年11月在台湾东海大学召开台湾与东南亚关系小型研讨会。参加者为来自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系、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台湾东海大学及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共11名学者。提交论文6篇。会议重点讨论台湾与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关系。

收到论文:

(1) 莫顺宗《台湾与马来西亚华文高等教育:以新纪元学院为例》

(2) 王文斌《论海峡两岸局势变迁下的马来西亚华人》

(3) 张晓威《留台生返马来西亚后的社会参与:以张景良为个案分析》

(4) 刘相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对东南亚的人道主义援助》

(5) 沈燕清《甲必丹苏鸣岗与荷兰对台湾的开发》

二、 重大学术活动报告

(一)2006年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2006年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06年9月21日晚在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委员会主任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廖少廉教授,以及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国际关系系汪新生教授、云南省社科院贺圣达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张锡镇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梁志明教授、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庄国土教授等学术委员。委员会主任廖少廉教授作为主持人致辞后,由庄国土教授向各位委员作回顾一年来我中心取得的进展的报告。主要内容有:首先是两大重要项目的发展,以研究国别来看,有廖少廉教授主持的“印度支那研究”,以研究地区来看,有庄国土教授主持的“台湾与东南亚的关系”;第二,在基地运作上,实际上经费缺乏,基地经费部分成了“985”经费,以往每年资助研究人员前往东南亚国家或欧美国家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现在缩短为一个月;第三,在人才引进上,困难重重,深圳地区本身的地域局限限制了引进人才;第四,在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中心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到两次的全英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最后,在人才培养上,每年都有数位年轻研究员到东南亚国家考察一个月以上,并鼓励年轻研究员掌握第二门外语等方面。

其他学术委员也对该中心一年来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之处作出分析。各学术委员首先肯定了我中心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力量集中,为国内外东南亚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具体表现在:一年来在网站建设上取得重大成就,有很多前沿性文章,也收集了许多英文资料,为国内外学者收集资料提供方便;中心刊物《南洋问题研究》起色很大,学术性强;论文索引等基础性建设做得较扎实;另外由我中心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也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仍需改进的地方:应加强学科成套教材建设;加强标志性及系列性成果的建设;在研究国别上,要加强对中南海岛如越南、泰国等国的研究,在对外联系上,要加强与新加坡的密切联系;另外在做索引时,可考虑把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收入索引中,为在读的研究生论文选题提供参考意见。

(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问题及台港澳问题片)”主任会议纪要

由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台湾研究中心合办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问题及台港澳问题片)”主任会议于2006年9月21日——24日在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隆重召开。出席该基地主任会议的有教育部社科司规划处何健处长、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校长李建发教授、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社科处陈武元副处长以及全国国际问题及台港澳问题片的重点基地主任代表。与会者对于近一两年来基地建设情况展开热烈的讨论。陈武元副处长向各基地主任介绍了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基地建设的发展情况,首先是建设成就,包括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科研体制改革等;并分享了若干经验,包括社政司的正确领导与兄弟院校的支持、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树立服务性基地意识,实施学术型管理等;也指出了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具有特殊性及普遍性的问题,包括科研体制改革力度不够、基地建设与“985”工程创新基地的关系尚未理顺、现行精品力作不多等。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主任庄国土教授特别指出了该基地在这几年建设中做出的成绩:如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大部分至少掌握一门东南亚小语种,并且每年都派出一批中青年学者到东南亚各个国家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实地考察,另外每年该基地还引进了至少两名国外著名的教授来该基地为全体师生开设学位课程,并坚持数年来每年举办一次以东南亚研究或华侨华人为主题的全英文国际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劲教授指出该基地数年来和国外著名学府开展学分互认的跨国培养方式,并采取联合国外导师,实行联合导师培养或双导师培养的方式,采用双语的中英文教育。该基地还启动了百万元研究基金项目,鼓励硕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尝试性论坛也是该基地富有成效的工作之一,长年两周一次定期邀请外国驻北京大使到该基地开设以国际问题特别是欧洲问题为主题的论坛。其他基地主任也先后对近一两年各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和分析。如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宫占奎教授指出该中心在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方面向来作出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资金提供的困难限制了基地更好的运作;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潭教授提出应重视科研质量,注意学术间发展平衡等;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文富德教授提出应解决基地管理体制与学院管理体制之间不协调的地方;暨南大学副校长纪宗安教授提出文科科研要出精品,质量界定要清楚,积极为国家侨务政策的界定作出贡献等;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军教授提出应以基地为基础和核心,带动院的发展,往西方大学研究生院模式发展,和国内外相关机构达成协议,共同发展,并进行跨学科建设等;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提出要提高竞争力,就要把项目做大,面向世界,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使研究成果从数量化到质量化转化等;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教授提出该中心目前研究方向以珠江三角的自主创新模式、港澳的经济结构转型、港澳与内地法律的区别和冲突等为主,并加强为相关政府机构提供政策咨询等;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朱威烈教授认为学科的界定和分类应加强科学性和规范性,基地是作为二级学科,是一级学科的孵化器?还是把基地看作一级学科?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仁川教授指出基地研究方向应跟进时势,为现实服务等。

教育部社科司规划处何健处长对大会做了总结性发言,指出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问题,坚持以科研为主,加大科研储备,促进基地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妥善处理好教育部基地与“985”工程创新基地的互动关系。

(三)“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 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06年9月21日~24日,由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主办的“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 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近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与会代表围绕着“东南亚政治与外交”的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

东盟国家的政治现状

(一)泰国:关于2006年9月19日的泰国政变

1、在谈论这个刚刚发生的国际热点问题时,学者们重点剖析了泰国政变的深层次原因、目的以及该事件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

有学者近期在泰国采访了泰国一些知名的反对党人士,综合他们对他信的评价以及自己的观点,该学者提出了

2、对他信这个人物和对“军人政变”事件的看法:

(1)他信是个复杂的人物,其优势在于他有胆识有作为,国内经济方面如机场、地铁的建设等取得瞩目成就,外交上也较成功。

其负面影响在于:A、以权谋私,获取家族经济利益。B、过于强势霸道,树敌太多导致矛盾不可调和,并且干涉媒体舆论。C、推行的亲民政策带有收买地方官员和中下层选民的色彩,同时收买农村选民的行动将会造成和中小政党争夺该阶层选民,从而边缘化中小政党。而且他信对农村的政策倾斜一定程度损害了城市中产阶级的利益,招致普遍不满。

(2)“军人政变”:泰国历史上的政变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有20多次。军人政变有多种类型,主要的有两类:一类是“文人执政不利”引起军人政变,军人政变后建立秩序,然后大选重新还政于民。另一类是军人政变目的是长期执政,实行军人独裁。2006年的这一次政变大致可以归入第一类。

(3)该事件主要原因和目的:借助反对派势力,由军队完成所有反他信行动的最后一击,因为之前所有的反对行动尚不能彻底瓦解他信的政治根基,他信毕竟是民选总理,拥有广泛的中下层民众的支持,通过政变才能彻底推翻他。2006年1月以来泰国政治长期动荡。而原定于2006年10月进行的大选,他信领导泰爱泰党很有可能再次当选,那么他信和反对派势力的矛盾就将一直持续下去,这一焦灼状况引起军界的注意。2006年7月前军方政变的意图不明显,但7月后他信与军方高层矛盾上升,军方发现对抗没有结束的可能,才决定发动政变。他信上台以来一直推动军队国有化,干涉军队的人事等问题,这将削弱军队的地位。为保护军队在人事财务等诸方面的独立性,军队有意修改1997年宪法,因为该宪法有利于大党执政,但是军方希望形成联合政府形态以免挑战军队和中小政党。他信当政期间南部穆斯林问题一直突出,社会动荡造成政局不稳定。政变得到国王、反对党和一些城市中产阶级民众的支持,所以政变后军方能迅速控制形势。虽然民众希望民主但是泰国原先的民主出现了问题,所以认为政变也是有必要的。

(4)评价、预测泰民主的未来:A、军人政权承诺要还政于民,所以不会长期执政。泰国将会回归民主,因为首先国内民主化历史进程不可逆转,而且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反对东南亚地区的军人政权。B、他信将在一段时间内被迫流亡国外,其政治生命基本结束。而势力最大的泰爱泰党目前也有很多派系,今后能否保持强大很难预测,泰国政局可能重新走向分裂。C、不必把政变看得太严重,因为泰王地位是至高的,是国家的精神象征他将会稳定国家的政局。D、泰南穆斯林问题更多地与军方的一些处理方式以及大环境有关,与他信政府没有直接关系。E、他信在泰北农村的政策有得有失:扶持的乡镇企业很多失败,原因有他推行的“一村一产品”可行性受质疑,其它原因包括每个村得到的发展资金没有被完全投入发展而是被官员贪污。

3、对泰国政变的几点思考: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的矛盾怎样来平衡?当今时代里真正强大的政治力量在城市而不在农村,政府当局将大量资源往农村转移会不会触动城市中产阶级利益?是否应借鉴泰国的经验教训?

(2)军人政变对泰国一党独大的政党制度会有什么影响?该变化对泰国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有学者认为影响不大。因为此次政变会一定程度恢复军人的影响力但是并不是旨在军人长期执政而是恢复国家秩序。军人职业化思想观念在军队中较普遍,因而认为政变主要不是针对宪法,文官制度还将继续。尽管泰爱泰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被中断,泰国未来社会发展还是需要一党独大的强有力的有效的政府,如果回到软弱的分散的多党联合政府局面对泰国发展没有好处。

(3)有学者提出:美国推动了亚洲多国的民主化发展,但是目前亚洲的印尼、菲律宾、泰国都遇到民主困境,是否应该反省西方的民主模式是否能适应亚洲的实际情况?西方力量对亚洲的民主有多大程度的影响?他信是民选的总理,但是却遭遇了被政变推翻,他的数量民主失败了,能否说明在亚洲,民主模式更多地体现精英民主的色彩,而美国民主模式中的数量民主现阶段并不适用于亚洲?

(4)军人政变的目的是单纯为了稳定泰国秩序或者是利用反对党和部分民众的不满要达到修宪的目的,建立一个军队能起较大作用的弱政府?

(5)泰国政变会不会给亚洲带来连锁反应和影响?当前在东亚军人政变的基础趋于衰落,那么泰国采用军人政变来解决国内问题,其它国家的军界会不会认为这是合理合法的?

(二)越南

1、2006年4月越共十大召开标志着越南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又迈出新的一步,实现越南共产党最高领导班子的平稳过渡。越共十大的启迪与值得借鉴之处有:实行中央委员会和重要领导职务的差额选举和资讯公开化等,例如在越共十大开会之前把政治报告草案公布全国以及总书记采取差额选举。

2、有学者认为越南并没有照搬中国经验而是从本国国情出发进行革新。传统上认为越南有很长一段时期套用中国模式,但是近来越南开始学习东盟一些国家治理本国的经验。越南开始意识到大国和小国在治理国家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也更关注其他小国的成功经验。

3、有学者认为随着国家全面发展,越南未来可能希望在国家周边区域中起主导作用。

(三)缅甸

1、缅甸军人具有继续长期执政的力量,而且通过细致的问卷调查也发现缅甸人民总体上不愿意推翻军政府。如果缅甸军人要脱离政治,那么转型的途径可能具有妥协、选举、非暴力等第三波民主化的共同特征,但军人并不会保持政治中立,不会真正听命于文人政权,而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合法的军人与社会和国家间的关系,借以寻求和保持军人在幕后的主导地位。

2、思考的问题:

A、有学者认为泰国政变对缅甸军人政权的生存是有利的,那么缅甸军人退政的时间会不会受该事件影响而延迟?

B、军人干政合法化对东盟发展不利。现在军政权的压力主要来自东盟和国际。虽然缅甸国内民族情绪高昂,但是在美国和东盟的压力下,缅甸的国内政治会怎样发展?区域化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如何?

(四)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及其势力不断壮大,而目前的执政党巫统代表世俗势力,其领导的政府建构自身合法性基础面临两大方面困境——国家要伊斯兰化或者是世俗化。如果伊斯兰化那么政府自身根本利益将受损而且世俗政权下的各界既得利益者也不会答应;如果要世俗化那么占人口53%的穆斯林势力将强烈反对。因此在马来西亚这一多元社会中,政府欲在世俗化与伊斯兰化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来推动国家现代化需要高超的统治艺术。

(五)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的宪政建设的根本特征是它的一党为主的政党体制和软权威主义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又允许人民群众有不同的政见表达和反对党的有限竞争。正是基于一党体制内的有限民主,促使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把体制内的民主或服务发展到极至。或许在更大程度上是人民行动党的精英报国意识促使其勤政、廉政、把执政绩效发挥到极至,这一点实际也是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和宪政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

(六)菲律宾

1、菲律宾1987年宪法充满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一定的反美色彩。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该宪法越来越不适应客观实际,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菲律宾贸易投资发展。外国跨国公司、美国政府和菲律宾国内一些政治力量敦促政府修宪;但是菲律宾国内反修宪力量(反政府势力、反全球化人士、反美力量)强大,多届政府从1992年至2006的修宪努力均失败了。

2、菲律宾修宪与反修宪博弈的实质:

A、渴望民主的菲律宾人不愿修宪,唯恐野心的政治家利用修宪来延长任期,破坏民主。

B、这种博弈从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力量在菲律宾的博弈。

C、反修宪运动往往导致政局动荡,迫使执政者疲于稳定政局放弃修宪。

D、9.11后菲美关系重建,反修宪成为菲律宾国内反美势力联合抵制的重要行动之一,目的是将菲美关系定格在1987年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

(七)印尼

1、伊斯兰学校是印尼穆斯林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伊斯兰宗教知识与信仰方面以及在继承伊斯兰激进主义思想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后冷战时期在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下,伊斯兰学校对当代印尼政治将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印尼独立后,国家向世俗化与现代化方向转变。去伊斯兰教化与去政治化成为印尼政府改革伊斯兰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针。当代伊斯兰学校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是印尼政治中伊斯兰主义与世俗民族主义斗争的结果,同时也是伊斯兰价值观念演变的一个缩影。

2、军队是印尼民主化的一个关键,诸如宗教冲突、族群冲突、地区分离主义运动等热点问题都与军队有联系。印尼军队的民主化改革主要是解决军队“双重职能”的问题,即军队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问题。改革历经多位总统执政时期,其总趋势是往“军队非政治化与政治过程非军事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已取得不小成就。影响军队民主化改革的因素有:政府与军队以及军队内部之间的权力斗争;族群冲突与地区分离主义运动;军队经费不足;军队参政的传统等。

东南亚国家外交和东亚地区合作

(一)东盟与中国关系

1、有学者认为现在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最好时期,也是东盟对华政策最好的时期。其中大陆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联系比海洋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且海洋东南亚对中国影响的扩大有更多疑虑,机制性的合作相对欠缺。未来几年中,若东盟继续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可能有所下降。因此中国未来对东盟关系和政策,仍需要在与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10国区域性的组织,东盟的两大板块(湄公河流域和海岛国家)以及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三个层面上展开。

2、东南亚区域内,中国在文化、外交、商业活动、援助等领域体现软实力增长。“软实力就是不具威胁而用自身吸引力来达到自己目的。”目前在东南亚对中国的认识存在高估和低估两个极端,这需要中国用实际行动和时间来调整。如何继续提升中国软实力成为一个课题,其制约因素有:东北亚形势和台海局势的变数;与东盟国家在多领域的矛盾和竞争;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态度;中国自身能否全面发展;中国的民众素质是否有提高,例如华人在海外以自身言行维护中国的良好形象等。中国离“软实力”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中泰:近年来中泰间外交主要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四个领域。中泰外交都十分重视政治上的交往,相对重视军事上的交往,两国的外交侧重点不同。

(二)东盟主要成员间

1、东盟的区域一体化

近年来,东盟出现一系列格局性变化——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到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在多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东盟区域一体化战略有:

A、倡导多边卷入,实现大国均衡

B、以自身区域化为核心、多层次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a东盟区域内一体化 b东盟与区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 c东盟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C、强调一体化内容的多样性(除商品贸易自由化外,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重要方面)和开放度。

D、东盟十分注重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主导作用。

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化的重要基础,但至今仍存在问题,例如南中国海问题、种族矛盾、领土争议等。

2、印尼和马来西亚关系:随着印尼劳工尤其是非法劳工不断涌入马来西亚,与之相连的犯罪、恐怖活动和艾滋病问题凸显,在马来西亚的印尼劳工问题备受争议甚至政治化,马拉西亚对印尼劳工移民的政策也由欢迎转变为限制。对该问题,马来西亚政府的唯一措施就是驱逐遣返,而印尼政府也无所作为。印尼劳工问题成为危及两国关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3、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新加坡是十分缺水的国家,有关新马双边水供的问题和两国间各种争端交织在一起影响着双边关系。新加坡水自给率的提高和水源的多元化有利于新马水供问题的最终解决,另一种途径是诉诸法律把水供争端提交国际法庭处理,水供问题解决有助于促进新马其他矛盾的化解。由此水因素在今后新马关系中的影响力可能会逐渐减小。

4、反恐视野下的东南亚伊斯兰:9.11后美国把拥有2亿多穆斯林和众多伊斯兰极端组织的东南亚列为反恐“第二战场”,东南亚各国政府大多支持反恐。一个国家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往往会成为影响其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反恐已初见成效,但除了打击,更重要的是寻求“根源”,同时照顾广大穆斯林的情感。东南亚穆斯林大多数并不支持恐怖主义。在国内外力量的夹击中,东南亚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目标和策略,无异于自取灭亡。其应从哈马斯的成功案例中汲取经验,如果与政府合作并以此争取一定利益是比较理想的出路。

(三)东亚地区合作

1、有学者认为冷战后东亚地区保持了相对程度的和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依赖超强的总体实力,加上其在东亚地区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主导着东亚地区冷战后迄今相对程度的和平。

2、冷战后国际政治结构也随之改变,对这种结构的认识的差异产生了对和平主导因素的不同解释,可以有以下四种主要的理论观点:伙伴关系互动论、复杂利益牵制论、非均势核威慑论、中美地缘军事论。

3、东亚和平的隐患有:南中国海领土争端、朝鲜半岛核危机、台湾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霸权国美国有关,也牵涉到这一地区的崛起国中国。中国的意图是对霸权的挑战还是合作,直接影响东亚的和平,中国是当前和平的维护者。如果国际环境不发生重大改变,东亚地区在霸权结构下的稳定还会持续下去。

本次 “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 学术研讨会汇聚了学术界东南亚问题研究的新近成果,为该领域研究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三、其他有关工作情况报告

教育部社科司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2006年11月21日,应邀前来参加我校国学研究院复办典礼的教育部社科司袁振国副司长,社科司规划处张东刚处长,社科司成果处魏贻恒处长、马建通副处长及段洪波科长一行5人对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科机械集团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上午,教育部社科司一行5人在嘉庚二514会议室听取了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汇报会由王旭处长主持。李建发副校长首先阐述了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成效、若干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十一五”发展思路。我中心副主任王勤教授就本中心的建设成效、“十一五”发展思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

下午,袁振国副司长一行在李建发副校长、陈武元副处长的陪同下,对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基地主任办公室、资料陈列室、会议室、图书馆、阅览室以及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机房,对我基地的建设给予高度的评价。


  • 上一条:第三期基地成果简报(2002年第1期)

  • 下一条:第十二期基地成果简报(2006年第2期)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