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基地简报 >> 工作简报 >> 正文
  第十六期基地工作简报(2004年第3期)       ★★★ 【字体:
第十六期基地工作简报(2004年第3期)
作者: 李一平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07-04    


一、重大项目进展报告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东盟经济发展》(2001-2004) 进展情况之九(主持人 王勤)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东盟经济发展》课题组在本季度里,取得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本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如下:

1.《新加坡经济的波动与重组》 《当代亚太》2004年第4期

2.《2003-2004年东南亚经济的回顾与展望》 《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3期

3.《东南亚国家保险业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

4.《印尼经济2003年回顾和2004年展望》 《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

5.《2003年菲律宾经济述评》 《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

(二) 《东南亚(宗教)文化承嬗、差异对政治、外交格局的影响》(2001-2004)

进展情况之九(主持人 段立生)

该课题正在研究中。

(三)《全球化下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2002-2003)

进展情况之五(主持人:聂德宁)

1.《试析菲律宾华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载《八桂侨刊》2004年第1期

2.《暹罗王室在垄断贸易中重用华侨的原因》,载《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5期

3.《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载《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4.《东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载《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四)《东南亚国际关系:区域争端与合作研究》(2002-2005)

进展情况之五(主持人 陳安、傅崐成)

1.《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 《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1期

2.《新加坡对外经济关系的新格局》 《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

3.《中国入世和10+1背景下中菲经济政治关系研究》《南洋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

二、会议简报

“冷战以来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4年6月2日至5日,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与《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冷战以来的东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亚太研究所、外交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华中师大、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学、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专题学术研讨活动。研讨会于6月3日上午在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颂恩楼215会议室举行了隆重而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研究院院长暨长科机械集团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执行会长庄国土教授主持。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校长杨勇教授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随后,会议特邀嘉宾《世界历史》副主编张丽编审、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历史系教授暨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会长孙福生教授、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暨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陈乔之教授先后致辞,强调冷战以来的东南亚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性,认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具有深远意义,将推动我国学术界对冷战以来的东南亚国际关系的深入研究。此后,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肖宪教授就《东南亚与中东的伊斯兰教联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反恐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强教授就《当今东南亚地区反恐态势及其趋势》、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副所长于向东教授就《从日内瓦会议到亚欧会议:历史的昭示》、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李金明就《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先后作了主题演讲。

嘉宾致辞和主题演讲结束后,研讨会围绕着“冷战以来的东盟与大国关系”和“冷战以来的东盟与地区安全”两个主题展开了分组讨论。

(一)、关于冷战以来的东盟与大国关系问题

冷战以来的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是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的两极体制也随之瓦解,东南亚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施战略收缩,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疏远的阶段。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在缅甸加入东盟等问题上开始公开对美国说“不”。“9.11”事件爆发后,美国的国家安全理念和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把恐怖主义视为对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从此,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基本上围绕着反恐怖主义展开。而在“9.11”事件之后,东南亚地区也发生了多起恐怖爆炸事件。美国对东南亚这个恐怖主义重灾区高度关注,美国不仅与菲律宾、新加坡等国进行密切的反恐合作,而且强烈要求印尼、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国家加大反恐的力度。为了取得东南亚国家对打击恐怖主义的支持,美国对一些东南亚国家给予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基于此,有学者指出:从总体上来看,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在“9.11”事件之后比此前更加密切,尤其是在军事、安全方面的合作明显增多,这对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从长远来看,恐怖主义依然将是影响今后一段时间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基本因素。

东南亚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大国必争之地。冷战刚刚结束,印度就不失时机地制定了“东进”战略,也参与到对东南亚地区的角逐之中。与此同时,随着东盟内部整合的不断深化和东盟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东盟的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因此,印度与东盟的不断靠近格外引人注目。有学者指出:由于印度与东盟受到自身实力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一时难以与其它亚太大国相争锋,双方发展关系有着相互借力的考虑。该学者进一步指出:冷战后东盟与印度的走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联合提防中国;而作为我国南方门户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任何变动,都将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全态势和战略平衡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对东盟和印度的关系有更加及时、客观和准确的判断,从而做出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决策。

国际政治行为是国际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在特定国家利益基础上,围绕着国际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国际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参与、国际政治斗争和国际治理。有学者运用国际政治行为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冷战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特征:1、就总体而言,中国政治参与的行为以体制内参与为主,大的冲突并不存在;2、中国政治参与的行为动机有着明显的建构主义特征,而预设性因素的作用日益降低;3、已经逐步建立起中国国际政治参与的渠道,但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尚需假以时日;4、区域政治治理已有初步成效,但治理的范围仍需拓展;5、中国国际政治参与的主体较为单一,民间的作用发挥不足;6、国际政治行为的准则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主。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地区主义发展引人注目。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也必然要求中国把地区主义纳入中国多边外交战略的视野之中。有学者认为:中国按照地区主义战略处理与亚洲其它国家的关系是大势所趋;中国-东盟的合作机制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可使该机制对其它国家有着可持续的吸引力和推动力,并使中国在解决地区紧迫问题上具有更多的发言权;建立在区域主义基础之上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体制、“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体制与其它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一道,正在逐渐奠定东亚合作和地区一体化的坚实基础,并为其它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示范作用。

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的顺利进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迅速升温。同为东亚大国的日本对此做出了及时而又强烈的反应,通过组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召开东盟特别会议等一系列举措,也全面加强了与东盟的关系,颇有对抗中国之意。这引起了所谓的“东亚主导权”之争。东盟由于本身实力有限,尚不足以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性力量。但其惯用“大国平衡战略”,在东亚各大国之间纵横捭阖,力图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未来中国和日本之间是否会走向全面对抗?东亚经济合作是否会走向分裂?这些问题是东亚国家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有学者认为:没有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东亚区域合作;唯一的出路就是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大国摒弃“东亚主导权”意识,在区域合作中与东盟国家实现共赢,是东亚走向政治、经济、安全的真正而又全面的合作。

(二)、关于冷战以来的东盟和地区安全问题

东南亚的伊斯兰恐怖主义问题也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人类冲突的最终表现形式,这种冲突在不同的文明部落之间始终存在。而当今世界伊斯兰文明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正是文明冲突论的有力证明。不仅激进的中东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对西方国家发起了一连串的恐怖袭击,就连以温和而著称的东南亚穆斯林中间也产生了恐怖组织,屡屡在东南亚国家中制造针对西方人的恐怖爆炸事件。东南亚是除中东之外的另一个恐怖活动的高发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是滋生地区恐怖主义活动的温床。东南亚的恐怖活动呈现出频率高、伤亡重、影响大等特点,给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自然成为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的主要战场之一。东南亚国家在美国的要求和支持下,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大批恐怖分子落网,恐怖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震慑。但是,有学者指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未来看,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将出现组织网络化、手段多样化、袭击范围更广、后果更严重的趋势,袭击的对象也可能转向大型基础设施;美国以反恐为名将战略触角伸向东南亚,将对地区安全形势和战略态势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与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有着多样化的联系,主要有三种途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民间的联系,包括一年一度的朝觐、留学和其它民间往来;反政府组织即极端组织的联系。极端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得东南亚的伊斯兰恐怖主义深受中东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因此,也有学者就东南亚的伊斯兰恐怖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年来东南亚伊斯兰教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厚,甚至呈现出了朝暴力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除了东南亚地区内部的原因外,这种变化与东南亚越来越多地受到中东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影响有关。

自古以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水域就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这表现在至少以下三个方面:中国是最早发现、开发南沙群岛的国家,中国人民在此地的生产活动是对其行使主权的表现;中国历代政府长期以来对南沙群岛行驶了有效的管辖;中国历代政府(晚清和民国时期)对南海进行了有效的维护,比如建立渔业区域制度、抗议西方列强对南海的非法勘测等。然而,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的军事活动日益增多,它们在加强与美国和日本军事合作的同时,频繁地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此外,南海周边某些东南亚国家为了维护其在南海占据的岛礁的“安全”,也纷纷制定了军事现代化计划,扩大军费开支,大搞军备竞赛,包括购买先进武器、建造海军基地等等。有学者指出: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南海争端的处理,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影响到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值得引起南海周边国家的关注。

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于1954年4月至7月召开。它是二战后一次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重要会议,尽管会议操纵国的目的不在于此。日内瓦会议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所主宰,与会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时隔40余年,亚欧会议于1996年诞生。时至今日,亚欧会议已经连续举行了四届首脑会议。尽管亚欧会议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但是,它体现了东西方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反映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内瓦会议的召开和亚欧会议的诞生,是战后国际关系演变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反映出了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有学者通过对两者历史性的对比,指出了国际政治演变给我们的多方面昭示:以合作谋求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顺应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国际争端不能依赖武力和战争来解决,只能靠真诚的协商和平等的对话,强权政治是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主权将会有部分让渡,但独立的民族国家仍是主要的国际关系主体,主权平等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是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准则。

东南亚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大洋洲和亚洲的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周边大国势力错综复杂,在这里竞相角逐。东盟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宗教、社会、文化等方面差异巨大,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该地区仍然在当今动荡不安的世界中保持了相对安全和稳定,与其它地区相比显得格外不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新现实主义学派认为,国家最终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因此,在新现实主义学派兴起之后,安全成为国际问题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此而言,对东南亚区域安全的研究也就以成为对东南亚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与会的研究生代表把东盟安全机制分为东盟国家内部安全机制和东盟外部安全机制两个组成部分,并分析了东盟安全机制的主要特征:东盟安全机制的指导思想具有历史的连贯性;东盟安全机制的范围已经超出了东南亚地区,开始关注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对安全的内容进行了扩展,从对传统的政治军事安全的关注转向了对综合安全的关注。最后该研究生对东盟区域安全机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东盟内部安全机制将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率;在东盟外部安全机制涉及到东盟地区之外的安全事务时,周边各大国依然愿意让东盟担当召集人和协调者的角色,但这种区域安全机制与东盟领导人当初的设想可能会大相径庭。


  • 上一条:第六期基地工作简报(2002年第1期)

  • 下一条:第二十五期基地工作简报(2006年第4期)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