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学术空间 >> 读书札记 >> 正文
  当代大学生缺什么——读《现代人与宗教》有感       ★★★ 【字体:
当代大学生缺什么——读《现代人与宗教》有感
作者: 杨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4-14    


当代大学生缺什么——读《现代人与宗教》[1]有感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关系学院 2009级本科 杨磊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人生前半期就已经被固定模式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十二年基础学习似乎仅仅是为了高考卷纸上的锱铢必较的分数,而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深造又似乎仅仅是为了一个稳定高薪的职业,接下来就是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能够完成这样一套人生流程(抱歉,我实在想不到别的可以形容这一过程的词语了。这里的“流程”和生产线“流程”没什么分别)的人却往往得到大多数人的羡慕,人们也将其作为教育子女的范例。这时,当我们问他们:你完成这一流程的意义是什么呢?也许他们给出最可能的答案是:我可以得到比较高的社会地位。那么,我们的人生意义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羡慕而已吗?我们的人生意义难道要取决于别人而不是我们自己吗?如果不是,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命意义又是什么?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我将先讨论这两个问题,然后再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对此问题的态度。

对生命本质的思索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古典时代,人们认为生命本质源于实存的或想象中的某种元素,在古希腊是水火,在中国是阴阳。在中世纪时代,生命本质被依附于某种更高的存在——上帝。生命仅仅是神的一部分,因此个人的生命意义就是侍奉神,顺从神意。与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不同,儒家世界并无神的概念,但是却有“天”的概念,任何生命都必须顺从天意、遵天命。启蒙时代以来,理性法则兴起,为了与宗教观念对抗,启蒙学家们提出了自然法则,并运用科学的手段对该法则进行更加令人信服的论证,体现在生命问题上就是对生命本质进行客观自然的解读。这一趋势在今天仍然在加强。由基因密码构成的DNA似乎已经到达了从肉体方面解释生命本质的顶峰。而另一方面,建立在实验和生物学[2]基础上的心理学力图从精神方面给出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解释。然而,在我看来,这样一种科学的对生命本质的解释有将人类降低到动物水平的危险。因为无论是DNA还是大脑分泌的荷尔蒙,这些都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而并非人类社会所特有。这种层面上的对生命的解释并没有反映出人类高于自然界中其他存在的部分。上述所有对生命本质这个问题的答案虽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然将生命与其他某些东西[3]混杂在一起进行讨论,也就是说,它们首先悄悄地假定生命是可以用这些东西来认知的,然后又在这些东西的范畴内对生命进行解释。这种情况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因此,我们的问题是,生命的纯粹本质是什么,纯粹的意思是不加任何杂质的,不带任何形式的。

我无意也不能对生命的本质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定义是需要“种加属差”的。当我们对某一事物进行定义时,必然要给出该事物的种概念和属概念,即该事物所属的上一级事物和该事物与同级事物的差异。然而,这种情况不适用生命。因为,当我给出生命的种概念和属概念后(假定可以给出),就必然将生命与其他事物联系了起来,这样就不是生命的“纯粹”本质了。另一个不能定义的原因是,定义仅仅是科学认识事物的一个工具,而科学认识只是生命本质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用一个小的范畴去认识和理解一个大的范畴。

无法对生命本质进行定义并不代表无法感受和理解生命。我对生命本质的感受就是,它是处于混沌状态下的某种冲动和情感。“混沌”这个词是用来形容盘古开天地之前的世界状态,而纯粹的生命本质就是混沌的。它没有任何形态,因此我们不可能像认识花草树木一样去勾勒出一幅具体的生命轮廓图,但是由于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却可以模模糊糊地感受到这种冲动和情感。从混沌状态出发,我们的生命开始塑造出内在形式。当我们的生命冲动和情感孕育出“无私的奉献与执着的追求、屈从于反抗、感官的直接性与精神的抽象性等的某种独特混合”[4]时,生命中的宗教性的内在形式便形成了。当我们的生命冲动和情感孕育出对美的强烈热爱和追求并进而希望表达出这种情感的强烈欲望时,生命中的艺术性的内在形式便形成了。当我们的生命冲动和情感孕育出对他人的强烈占有和控制欲望时,生命中的政治性的内在形式便形成了。因此,混沌的生命本质可以孕育出各种各样的生命内在形式,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内在形式逆流而上地感受到生命的本质。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宗教性、艺术性、政治性的内在形式虽然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本质,并且要比纯粹的本质更加可感,但是它们仍然是一种内心的情感,只不过稍微具体些罢了。只有当我们按照这些内在形式塑造出外在形式时,这些外在形式才可以被五感所认知,而内在形式只有通过内心的“同情”[5]才可以被认知。例如,当我们欣赏一幅油画时,我们需要借助眼睛才能看清画面的内容,但是只有当我们借助内心与画家的共鸣才能感受到画家透过油画所传递的内心的情感,这一情感就是生命中艺术性的内在形式。

必须强调的是,一种内在形式不仅会导致与其对应的外在形式的产生,也有可能影响到不与其对应的外在形式。比如,宗教性不仅仅导致了宗教的产生,而且也影响到了社会。因此,我们往往能够在一些社会行为中看到宗教的影子。西梅尔认为,社会行为和宗教行为之间的类似是说:并非不相干现象之间的某种偶然相似性,而是灵魂范畴的整合性先是活跃在人的相互作用的实质上,接着又——不是通过改造,而是通过彻底构造——在原初的结构中表现出完全相同的冲动来;一些现象具有内在性,另一些现象则具有超验性,但这只是由于宗教虔诚的基本功能所抓住的材料不同——或者说由于材料的配置不同——而造成的。[6]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和,而宗教则是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总和。但这两种外在形式却都受到“完全相同的冲动”(即宗教性)的影响。宗教性中的超验部分成为了宗教的来源,而宗教性中的内在性部分(即具有整合功能的部分)则深刻影响到了社会。正是因为不同的外在形式之间所共享的相同的内在形式,外在形式之间的相似性才成为可能。然而,在今天,很多人根本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完全将外在形式之间的相似性割裂开来。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以及社会之中,一个泛滥成灾的趋势就是人们总喜欢把专业与就业挂钩起来,更有甚者,把就业的难易度作为专业好坏的标准。无论这些人所持的理由是什么,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任何专业都是源于生命本质中的情感和冲动,经过思辨,这些情感和冲动会转化成生命的内在形式。而我们所谓的专业则是生命本质的外在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专业绝无高低贵贱之分。以国际政治学为例,它就是源于人性中对权力的渴望、对公平的向往和对他人的同情(生命的内在形式)。这三种生命的情感或冲动分别对应国际关系中的三大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生命的外在形式)。由于不同的专业就是生命本质的不同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专业之间的相似就成为了可能。如果说人性本恶是生命本质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是法学,也可以是经济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它假设人性是自私的),也可以是政治学中的契约论(联想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由此,无论我们的专业是不太受待见的人类学、国际政治还是众人趋之若鹜的会计、金融,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和解读从而追溯到与这个外在形式相应的内在形式,然后再将这生命的内在形式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相应地还原,那么此刻无论我们的专业是什么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已经通过形式而把握了生命本质的精髓,只有后者才应该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果我不喜欢我的专业,那么我就无法透过专业的外在形式而把握与此对应的内在形式。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唤起我们生命中相对应的内在形式。每个人先天的生命都是处于混沌状态并且都具有极强的冲动和情感,因此在这个时期所有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差异,正是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对外在形式的认知不同,这些不同会对生命的内在形式的发展产生反作用。一个来自中世纪的人和一个现代人所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一定存在巨大差异,因为主导中世纪的社会思想是神性,受此影响,中世纪人们的内在生命形式一定是宗教性的;而主导今天的社会思想是理性,受此影响,今天人们的内在生命形式一定是知性的。无论是宗教性还是知性,它们都是我们应该给予平衡发展的内在形式,都是我们完善自身以及完善对世界认知所必须的,缺少任何一个,我们的生命将不会完整。因此,生命的意义就是追求生命的完整,就是将那最初的混沌状态下的生命本质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内在形式。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途径就在于获得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不同形式的事物保持学习和认知兴趣。兴趣这种东西往往只停留在具体的事物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两种事物的某种内在相似性(就像宗教与社会的相似)将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转移到另一种上来。一个生命完整的人也必然是兴趣广泛的人。

然而当代大学生的问题并不是在于对本专业的不感兴趣,事实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问题在于大学生极度缺乏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由此而导致其生命内在形式极度单一。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生命价值观,大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的浮躁的思想。大部分人看不到生命内在形式的威力,他们看到的只是外在形式中最浅薄的技巧。于是,职场应聘技巧、面试技巧、着装技巧这些最流于表面的东西往往是校园中最流行的文化。对技巧的崇拜可能是因为长期经历考试的训练。在考试中,由于考纲内容的有限性和标准答案的固定性,往往会造成答案的千篇一律。为了脱颖而出,考生们不得不在技巧上大做文章,包括字迹的整洁、书写格式的规范、答题套路的规范等。另一个对技巧崇拜的原因可能在于技巧往往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东西,并且技巧好像是对结果的成功唯一起作用的东西。由于懒惰和出于投机取巧,学生们往往臆想:技巧的生搬硬套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普遍模式。这就好比一支业余的足球队,球队中的每一个队员都热衷于射门的练习,因为比赛的获胜是直接由于进球得分所导致的,因此好像比赛的全部内容就只有射门,但是一旦一场比赛结束,他们才突然发现,由于传球训练和战术训练的缺乏,导致这场比赛连一脚射门都没有。

另一个导致大学生的生命内在形式极度单一的原因在于社会方面。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实现生命完整这一终极目标需要获得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学习和认知不同形式的事物。就目前来看,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这是因为科学的核心是“经验”,即能够经过验证的。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解释必须是能够经过另一事物或现象的验证的,即一种(或多种)事物或现象必然会导致另一种(或多种)事物或现象的产生。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科学解释,来追溯出一系列的原因,这些原因便成为了我们的新知识,由此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科学地、有证据地研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意义。然而科学仅仅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它是一种经验的途径;当然对世界的认识也可以是先验的,甚至是超验的。道德、宗教、艺术这些都是与科学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虽然它们没有科学看起来那么“可信”。今天的一个可悲的趋势就是人们以为科学是唯一的对世界的真实认识方式。生活在一个科学占主导地位的排斥其他认知方式的时代,再考虑到我们国家无神论的特殊国情,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将罪责全部归于大学生们。

生命的意义要求我们对不同的事物都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讽刺的是,现代人正一步一步走向封闭的科学世界里,并美其名曰“进步”。


[1]《现代人与宗教》,西梅尔simmel著,曹卫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比如对大脑分泌的某种激素的研究就隶属于生物学,而这些成果可以被用于心理学。

[3]即水火、阴阳、上帝、自然,它们是人对世界进行认知的某种形式,就是说,我可以通过把世界看作是水火构成的世界来对它进行认知,当然世界也可以由阴阳组成,也可以是由上帝统治,也可以是由自然法则、自然规律进行统治。生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当然可以通过这些形式来被认知和理解。

[4]《现代人与宗教》,正文4~5页,西梅尔simmel著,曹卫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这里的同情概念出自查尔斯·库利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

[6]《现代人与宗教》,正文110~111页,西梅尔simmel著,曹卫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上一条:读罗素《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 下一条:读罗素《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