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中心简讯 >> 中心动态 >> 正文
  [组图]烽火仁心——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廿三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廿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回顾       ★★★ 【字体:
烽火仁心——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廿三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廿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回顾
作者: 童佳娜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21    

金秋祭英雄,晴空泪朦胧。2020年10月18日上午,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廿三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廿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在华侨博物院左翼中庭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讲人为华侨博物院文博馆员、《烽火仁心——林可胜与抗日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第一编撰者陈丽萍女士,讲座由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沈惠芬副教授主持。

主持人 沈惠芬副教授

此次讲座的主题与华侨博物院于9月3日至10月31日举办的专题展览同名,均为“烽火仁心——林可胜与抗日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逆风前行、迎难而上。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也有一群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地放弃安逸的生活,临危不惧、救死扶伤,中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林可胜博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主讲人 陈丽萍老师

陈丽萍老师从展览的缘起开始,讲述由于一批反映战地救护工作、海外华人华侨支援中国抗战的照片被发现,大家意识到今昔时期不同,但白衣天使、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国共克时艰,是医学精神和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体现。林可胜能成为中国抗战时期战地救护的领导者,与其家世、求学经历和医学成就有关。林可胜祖籍深圳,出生于新加坡医学世家。他的父亲是新加坡著名华人教育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一代名医林文庆,母亲为华侨领袖黄乃裳之女黄端琼,姨父是中国近代公共卫生学家、防疫工作的先驱者伍连德。林可胜8岁失恃,被父亲送往苏格兰上学,中学毕业考入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后修读生理学研究生课程,1921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谢弗爵士(Sir Edward Shapey-Schafer),谢弗是“英国现代生理学之父”沙佩(William E. Sharpey)的学生。1923年,林可胜受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理学系进修。

1924年,林可胜奉父命回到中国。1925年至1938年间,他就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理系主任,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他倡建中国生理学会,发行英文季刊《中国生理学季刊》(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使中国生理学与世界接轨;曾先后担任中国生理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取得诸多学术成就。

部分研究林可胜和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著作

除此之外,陈老师还重点讲述了林可胜的民族主义意识。林可胜加入并组织过多次战地救护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整合医疗救护力量、具备流动救护能力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应运而生。林可胜中断度假,兼程回国,担任救护总队长。1939年,在条件苛刻、物资匮乏的环境中,贵阳图云关总部在林可胜领导的救护总队人员共同努力下,建设成抗战时期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

民族脊梁林可胜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的使命,以“救死扶伤、博爱恤兵”为宗旨,订立八项救护信条:“具丰富情感、抱牺牲志愿、本博爱襟怀、献科学身手、作精密准备、求迅速效率、保伤兵安全、增人类幸福。”在中国艰苦的抗战时期,他坚持救护与防疫并重,建设疫苗工厂,科学管理,招贤增员,应需培训,建立血库,因地制宜,确保运输。他还组建专门的防疫队伍,关注伤兵营养问题和饮水消毒,通过预防注射拯救伤兵和难民;协助地方开展防疫抗疟,为平民提供医疗服务,开设妇幼保健、家庭访视等业务;完善战时卫生防疫体系,促进基层公共卫生现代化,有力维持并增强了抗战力量,为战后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陈丽萍老师还提到在民族危机面前,海外华人华侨同仇敌忾,广泛动员。为抗战救护筹集资金,林可胜凭借其华人身份、学术声望、人脉、医学造诣等获得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和国际声援。1938年至1942年,林可胜募款达6600万美元,而国民政府一年向美国贷款不过1500万美元。在美国也有不少其他由华人华侨发起的援助国内抗战的活动和组织,如美国医药助华会、“一碗饭”运动、美国援华联合会等等。此外,在东南亚的华侨也向祖国捐赠大批药物、救护运输车辆等,东南亚华侨还组织战地服务团、救伤队、南侨机工等,奔赴战场救助伤兵。林可胜还秉持人道主义,坚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党派的利益,对所有抗战军队一视同仁,支持国共联合抗日。他先后派遣20余支医疗队赴抗日根据地开展医疗救助,适时调拨经费、药品、器械,任用和保护进步青年、国际左翼医生,其中包括来自英国的女医生高田宜(Guy Courtney),以及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产科医生姜兆菊。

1942年,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滇缅公路面临被日军封堵的危险,林可胜受命担任中缅印战区司令官史迪威的医药总监,表现出色。林可胜分别于1942年3月和1943年底两次率医疗队入缅参加远征军战地医疗救护。第一次入缅,在被日军切断归路的情况下,经过26天的艰难跋涉,他率医疗队翻越缅北被日军封锁、无路可循的野人山丛林,平安脱险。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卫生队则为中国远征军开设急救、卫生、个人卫生、野战护理、担架队五门培训课程。战后,林可胜合并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与陆军军医学校,在上海江湾成立国防医学中心,是国防军事医学的奠基者。

林可胜爱好绘画,舍家为国,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赤诚的爱国情怀,感召了一大批国内外医学界精英,共同为战地救护和中国近现代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其中有美国著名医药科学家许肇堆,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西班牙医生”傅拉都(S. Flato)、柯列然(J. Kransdorf)、达维德·扬库(D. Lancu),中国创伤医学奠基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刘瑞恒,中国现代内科医学奠基人、医学教育家戚寿南,中国外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沈克非,中国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创始人之一林飞卿,“军护之母”周美玉等。

分享结束后,在座师生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与疑问,大家就展示照片的文字注解,以及林可胜的民族精神、人道主义思想来源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后,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深圳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聂德宁向主讲人陈丽萍老师和主持人沈惠芬博士赠送礼物并合影留念。

最后,陈丽萍老师带领大家参观华侨博物院的同名主题展览,步入硝烟弥漫的历史,聆听尘封往事中联结中国与世界、弘扬正气、英雄柔肠的动人故事。“烽火仁心——林可胜与抗日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主题展览策划历时两年多,首次公开展出230多幅珍贵历史影像和视频资料,全面直观地展示了医学精英和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贡献,爱无疆之境界,令人震撼,具有特殊的意义。2020年9月,华侨博物院配套编印同名图录,收录有关林可胜和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访谈实录,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陈嘉庚纪念馆,以及林氏后裔、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员后裔、学者专家的大力襄助和支持。

值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贵阳图云关正筹备兴建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抗战史迹纪念园。10月19日,华侨博物院收到台湾何邦立教授赠送的最新编著《林可胜追思论文录》。

这是一段风雨侵蚀后仍将永远被铭记的历史。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山海间的呼唤,魂兮归来。

图文/童佳娜

编辑/张嘉慧

  • 上一条:

  • 下一条:回顾|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三讲:佐科第二任期中国印尼经济关系的研判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