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
华侨博物院
华博与南洋院
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中心简讯 >> 概况规划 >> 正文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规划       ★★★ 【字体: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十一五”规划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30    


一、“十五”成绩回顾

2000年9月,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正式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五”期间,研究中心继续保持东南亚研究的学科优势与特色,不断增强该研究领域的综合实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以及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三年考核评估中,该研究中心的考核评估成绩为优。

在“十五”期间,研究中心新增1个二级学科(政治学理论)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国际关系)硕士点,1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子项目,1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目前,中心共有3个二级学科(专门史、世界经济、政治学理论)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专门史、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硕士点,已逐步形成以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中外关系史等多学科和综合性的东南亚研究与教学体系。

研究中心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主,注重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中心科研人员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45项,项目总经费481.8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6项,项目经费315.2万元;国际(境外)合作项目9项,项目经费166.6万元。共出版学术专著或译著28部,发表学术论文541篇,其中在CSSCI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161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从2002年起,中心正式出版《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系列丛书》,并将其作为东南亚研究的一个主要标志性成果。该系列丛书包括东南亚研究系列、东南亚研究名著译介系列和档案及资料系列,它均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署名,统一封面和格式。目前,该系列丛书已出版了24部,在国内外东南亚研究领域产生较大学术影响。另一方面,为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国侨办等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并获得好评。

5年来,研究中心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快进展。目前,中心科研人员20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0人,校内外兼职科研人员10人。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占科研人员比重的85%;教授17人,副教授3人。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规模有较大的增长,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有所提高。“十五”期间,中心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70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16人,获得硕士学位51人。至2006年9月,在校研究生148人,其中硕士生94人,博士生54人,包括海外留学生8人。

“十五”期间,研究中心共举办大型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11次,其中全英文会议4次。马来西亚总理阿都拉?巴达维、高等教育部部长沙菲依沙礼和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部长黄家定曾先后访问过中心。每年科研人员在国外(境外)发表的学术论文10余篇,每年有数十批国际学者来访,举办数十场国外学者讲座。2004年起,中心每名科研人员每年均在东南亚当地进行过1个月以上的实地调研和研究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东南亚资料信息网络系统,继续保持东南亚资料收集方面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目前,中心图书馆馆藏图书4.1万册,其中外文书籍1.3万册;现有报刊1160种,其中外文报刊880种。2002年,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发布的统计信息中,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南洋问题研究》在全国国际问题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方面居第2位。2004年,《南洋问题研究》正式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期刊。

“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为研究中心加快“十一五”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外形势对东南亚研究提出的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例如,学科的理论创新不够,学科间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不足,标志性研究成果不多,研究生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等。

二、“十一五”及长期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十一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东南亚是我国最重要的周边地区之一,也是海外华侨华人的主要移居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进程已经启动,它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应运而生。尽管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中国与东南亚仍存在多种矛盾与冲突,美国、日本和印度也极力卷入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军事和安全事务中,共同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增强。在新的周边形势下,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睦邻外交政策对东南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际上的东南亚研究发展较快,美、欧、日的东南亚研究实力不断加强,澳大利亚的东南亚研究异军突起,东南亚各国对本地区研究愈益重视,港、台的东南亚研究也在起步。目前,中国的东南亚研究机构主要隶属于社会科学院、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国内东南亚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具有重视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优势;社会科学院的相关机构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则主要从事对策研究。从总体上,国内东南亚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人才培养、信息建设、国际化程度以及参与政府决策的能力均有一定的提升。不过,与国际一流东南亚研究水平相比,中国的东南亚研究仍相对滞后,整体上表现为资金投入不足,研究领域较窄,理论创新不够,语言能力较弱,研究手段落后等。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东南亚研究具有50年的学术历程,又是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无论在学术研究水平、承担项目能力、政府决策咨询、资料信息建设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外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目前,研究中心拥有雄厚的科研与教学基础和实力,为“十一五”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研究中心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战略目标,突出发展重点,推进体制创新和学科整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兼顾国家发展与学科建设设立重大研究项目,统筹和协调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发展。

2.奋斗目标

以国家发展目标与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上东南亚研究的前沿,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标准,继续保持和增强东南亚研究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不断增强东南亚研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将研究中心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东南亚研究机构。

(三)“十一五”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发展目标与重大需求,跟踪国际东南亚研究的最新发展,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强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重视资料信息系统建设,深化科研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建立多学科和综合性的东南亚研究平台,使之成为国内东南亚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和资料信息中心。在整体学术水平上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若干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积极争创学科新优势,增强学科综合实力

“十一五”期间,继续保持研究中心的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接近或达到与国际上知名的东南亚研究机构相当的学术水平。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区域一体化、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等领域居国际一流水平。在现有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基础上,争取设立国际关系博士点,形成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中外关系史等多学科和综合性的东南亚研究与教学体系。努力建设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争取“十一五”“211工程”建设子项目。

2.瞄准国际的前沿课题,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以“十一五”国家发展目标与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东南亚研究的前沿课题,注重东南亚的基础研究,加强其应用研究。拟用五年时间,以完成重大研究项目为龙头,以东南亚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关系、华侨华人为研究重点,拟定东南亚外交、经济、军事、安全、宗教、华侨华人、国际移民、区域一体化等为重大课题,力争在中国的东南亚研究领域出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中心将继续出版大型的《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系列丛书》,并将其作为东南亚研究的主要标志性成果。该系列丛书将密切跟踪国际上东南亚研究的最新动态,注重东南亚研究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前沿性。

另一方面,积极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为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国侨办、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和部门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参与国家对东南亚的侨务政策,已获得国侨办侨务政策研究课题一等奖。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性的东南亚信息与咨询服务。

3.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科研队伍。在适度扩大科研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科研队伍结构。通过国内外招聘,参与重大项目、国内外进修、东南亚当地语言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一支专业、学历、语言、年龄结构较为优化的科研队伍,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其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到2010年, 具有正高职称和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比例达90%,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达到40%。

在保持现有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基础上,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严格学位论文管理,加强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4.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升研究中心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按照国际通行的学术标准,采取国际上研究机构的运行模式,拓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领域,开展有关东南亚研究的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和资料互换,不断提升研究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举办1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或几场国外学者讲座,邀请国际上从事东南亚研究研究的著名学者到中心讲学,加强与国(境)外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每年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若干篇研究论文,继续资助科研人员每年在东南亚当地从事3-6个月的实地调研和研究工作,继续开设印尼语、泰语、越南语等东南亚当地语言培训班。

5.进一步加强东南亚资料信息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科研与教学支撑体系

“十一五”期间,扩大现有图书馆规模和调整结构,继续保持东南亚资料信息收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加大东南亚研究网上资源建设的投入,丰富东南亚研究中英文学术网站,加快东南亚研究数据库的建设;完善现有多媒体教室和教学实验室的软件建设;不断提高《南洋问题研究》的学术水平;继续出版《东南亚研究论文书目索引》、《华侨华人研究论文书目索引》等系列工具书。

6.以制度创新为导向,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

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研究中心将通过主任负责制、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实行专兼职人员全员聘任制、建立研究团队或课题组、加强科研管理和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运行体制和有效激励机制。

三、“十一五”科研规划

“十一五”期间,研究中心将以国家发展目标与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上东南亚研究的前沿,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兼顾对策研究,拟用五年时间,以完成重大研究项目为龙头,以东南亚政治、经济、历史、国际关系、华侨华人为研究重点,拟定东南亚外交、经济、军事、安全、宗教、华侨华人、国际移民、区域一体化等为重大课题,力争在东南亚研究领域出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一)重大研究项目安排

“十一五”期间,研究中心拟启动10个重大研究项目,涵盖东南亚研究的主要领域,突出东南亚研究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前沿性,每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周期为三年,具体规划如下:

1.2006-2009年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以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上问题最为复杂。冷战结束后,中国将它作为改善与周边关系的一个突破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冷战以来、尤其是冷战以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个案研究,探索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中国的东南亚战略目标、任务及实现的手段,以推进新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

——《中国新移民及其对亚太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移民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又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它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但是,近年来西方一些学者持续质疑其积极影响。“9?11”事件后,伊斯兰移民被认为是引发民族纠纷与国际冲突的现实版本,一些国家也认为中国国际移民是潜在的威胁。目前,中国新移民已达600余万人(其中大陆近500万人,台湾、香港各有近80万人),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本课题将应用国际移民理论,分析中国新移民的人口规模、地区分布、职业构成和学历结构等,探讨中国新移民对亚太国际关系产生独特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2007-2010年

——《近30年东南亚华人社会结构变化及与中国的关系》

东南亚是我国重要的周边地区,集中全世界近80%的华侨华人。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关系,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及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近3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东盟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新移民大批涌入东南亚,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地位及其其他族群关系的变动,导致东南亚华人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其政治参与、经济地位、社会认同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把握其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对认识东南亚民族关系、国家建构、政治与外交,均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对我国制定对东南亚的外交战略和侨务政策也有较大现实意义。

——《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与马来西亚无论在历史上抑或现在都保持着频繁而又密切的经济往来,两国间的经济关系既源远流长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1 世纪初以来,中马经济关系的发展突飞猛进。本课题将运用历史学、国际政治学与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充分了解现阶段两国间经济往来的内容与形式,深入探讨双边经济关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探索彼此间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在历史与现状研究,实证与综合研究的有机结合上,提升对中马建构和发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3.2008-2011年

——《东南亚国家的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

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是与世界各国工业化中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相适应。不过,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历史性、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差异,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国际相比仍有不同特点。本课题将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战后东南亚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动因进行系统地研究,探讨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各国政府产业政策及其效应,剖析各国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动,比较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实际状况,探索各国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当代东南亚政治发展中的宗教因素》

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的汇聚地,东南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与宗教密切相关。在当代东南亚的政治发展进程中,宗教的影响尤其显著。“9.11”事件后,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泛滥,在多元文化的东南亚地区,宗教问题再次热化,并成为影响东南亚国家内政与外交的重要因素。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现代化与宗教的世俗化发展,宗教对政治的影响表现出新的形式与特征,东南亚无疑是研究宗教发展变化及其新型政教关系的最好“试验田”。因此,研究宗教对东南亚政治发展的影响,预测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与外交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4.2009-2012年

——《当代东南亚伊斯兰教研究》

本课题依据政治学、宗教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理论,尤其是应用政治合法性理论、宗教社会学理论、政治与宗教关系的理论和“文明冲突”理论,采取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伊斯兰教的发展、宗教特色、政治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地位、作用、特点和发展模式,以及作为一种超越了单纯宗教信仰意义和具有政治性的伊斯兰教在东南亚近现代历史中对社会发展进程、国家形成和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历史根源,结合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内部产生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演变,分析伊斯兰复兴运动渗入东南亚的现实基础,解释当前在“伊斯兰”名目下的种种社会现象,探讨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对东南亚国家和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当代东南亚军事与安全》

二战以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东南亚国家的军事与安全问题出现了一系列格局性变化。冷战结束后,美苏超级大国在东南亚军事存在的结束,东盟形成的统一安全观,使得该地区发生多边军事冲突的威胁降低。但是,由于东南亚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各国仍高度重视军事与安全问题。本课题主要探讨东南亚各国军事与安全战略、军事实力、武器装备、兵力部署、国防预算、军事技术、国防经济、军事现代化改革,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影响、东南亚与大国军事联系、东盟与中国的军事安全合作等问题。

5.2010-2013年

——《当代东盟的区域一体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东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在亚洲地区,东盟最早启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并成为亚洲区域一体化的主导力量。东盟的区域一体化进展,将对亚洲区域一体化的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本课题运用和借鉴当代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密切跟踪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探讨东盟区域一体化的模式与特征,分析东盟区域内一体化、东盟与区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不同状况,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区域一体化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东盟的区域一体化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全球化下东南亚的经济金融安全》

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发展,东南亚经济金融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金融安全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本课题将从经济与金融全球化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主权,对工业化、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福利分配和社会分层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东南亚国家政府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各国贸易制度、金融制度、税收制度和分配体制及其改革,研究跨国公司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金融全球化对各国金融部门的机遇和挑战,比较各国经济金融安全的防范机制和应对举措。

(二)重大研究项目申报和管理

1.重大研究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将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办法》实行,由教育部统一布置和集中受理,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公开招标,择优录取,实行项目合同制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重大项目立项后,项目的具体组织和管理将在中心框架下进行,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承担者将被聘为中心专职或兼职研究员。

2.重大研究项目要求组织相应的研究团队或课题组,必须吸收中青年科研人员和在学研究生参加,对策研究应吸收实际部门人员参加,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跨系统组织合作研究。

3.重大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应优先提供给中心的学术刊物《南洋问题研究》。

(三)重大研究项目最终成果管理

1.重大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的鉴定,将严格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办法》实行。

2.重大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将形成学术专著,必须列入中心主编的《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可作为国内涉外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3.对重大研究项目中应用和对策研究部分,尤其能够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提供政策咨询的应形成研究报告,并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


  • 上一条: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简介

  • 下一条: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十五”规划
  • Copyright© 2013  广东长科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站长:
    ,电话:,传真: